如北汽全面電動化,比亞迪,吉利等車企摸索出電動車出行等運營方式,

隨著今年戴姆勒集團宣布,其放棄內燃機方向,取而代之的是電動化道路,百年車企選擇電動化道路明顯是判斷新時代出行即將到來。
如今特斯拉在純電動車市場上越走越遠,帶動了無數風潮,眾多汽車廠商紛紛跟風。
12月3日,隨著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我國下一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愿景:
力爭經過十五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我國進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

預計到203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將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于普及。
到2025年,預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可實現在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下的商業化應用。
在鼓勵技術創新方面,我國將繼續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

與此同時,我國還將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鼓勵地方開展V2G示范應用,統籌新能源汽車充放電、電力調度需求,綜合運用政策及經濟性手段,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高效互動,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提高電網調峰、調頻和安全應急等響應能力。
征求意見稿還鼓勵推動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融合發展,我國將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分時租賃、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場地用車等領域的應用,并引導汽車生產企業和出行服務企業共建“一站式”服務平臺,精準匹配個體出行需求,構建“出行即服務”新型交通出行服務模式。
在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征求意見稿指出,要合理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依托“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形成適度超前、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充電網絡,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加強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研發,提高充電便利性和產品可靠性。

隨著第一階段的結束,在此過程當中,不斷嚴格規范新能源汽車的操作,從源頭到終端,從生產到電池報廢等都形成了重要的監督機制和法規,為即將到來的規劃奠定了基礎。